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我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挺进江西南部和湖南东北部地区。国民党军组织残余力量,妄图凭借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险要地形阻挡解放军,伺机卷土重来。白崇禧率其主力共20余万人退据以衡阳、宝庆为中心的湘南地区,与余汉谋集团组织“湘粤联合防线”,企图依托湘江、资水、永乐江,背靠滇、桂、黔,构成一条以衡宝地区为中心的半弧形防线,阻止解放军进军两广。中央军委针对“白部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的特点,提出大迂回大包围的战役方针,要求第四野战军改变此前“近距离包围迂回”战法,不再单纯以攻对攻,而是正面出击牵制、两翼战略迂回,“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使敌失去战场自由,陷入被动。
第四野战军首长认真领会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研究讨论后,决定采取中路牵制,两翼远距离迂回包围,先断敌退路再围而歼之的作战部署,统一指挥第四野战军第12、第13、第15兵团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分西、中、东三路进军华南,同时发起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以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为西路军,取道沅陵、芷江,直插百色、南宁,断敌西窜云、贵的退路;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和两广纵队为东路军,分三路合围夺取广州,而后第4兵团经阳江向桂南挺进,断敌南逃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退路,与西路军形成对白崇禧集团的钳形合围;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为中路军,正面进攻牵制敌人,待合围完成后,尾随敌进入广西,与第4、第13兵团合力将白部歼灭于广西境内。
衡宝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我第二、第四野战军在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对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发起的一次进攻作战,也是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的首次重大战役。
9月13日,西路军主力沿常德至芷江公路南进,至10月5日解放沅陵、泸溪、溆浦、辰溪、怀化、芷江、黔阳、会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