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陈赓将军是我军的全能型将领,既是军事奇才,又精通政工情报。可鲜为人知的是,在红军长征时期,陈赓将军担任军委干部团团长时,他手下的四位营长,却各自都有着不同的传奇经历。其中有人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有人为革命献出年轻的生命;更有人在建国后位居高职,成为共和国将军。这四位营长之中,有一位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他究竟是谁?他们各自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重任,落在了时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陈赓将军的肩上。陈赓将军接到任务后,立即着手筹备。他先是将军委警卫团、特务连和其他分散的干部集中起来,然后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将这支部队编成了四个营。
这四个营,可不是普通的部队。每个营都有其特殊的使命:第一营主要负责军委机关的警卫工作,第二营承担通信联络任务,第三营负责侦察警戒,第四营则是预备队。
1934年深秋的一天,陈赓将军召集四位营长开会。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咱们这个干部团,不仅要保护好中央首长的安全,更要成为一支能打仗、懂政治的精锐之师!"
"这支部队的每一个战士,都得是多面手1.80英雄合击!"陈赓将军经常这样说。在他的带领下,军委干部团不仅要求战士们精通军事技能,还要求他们能够独立处理政治工作、情报工作。
原来,这支部队的组建绝非偶然。当时的中央红军,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数千名干部分散在各个部队,既不便于统一指挥,也难以保证安全。中央军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这些干部集中起来,组建一支精锐的部队。
就这样,在陈赓将军的精心组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将踏上战略转移的征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央军委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成立军委干部团。消息传来,许多同志都感到困惑,为何在这个时候要组建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